IPv6破局须解决产业链短板

日益匮乏的IP地址给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带来巨大挑战,我国是世界地址消耗大户,按照现有业务的发展规划以及实际可能申请到的地址,IPv4地址耗尽速度将会更快。特别是,2010年是我国“三网”融合元年,三网融合将产生巨大的IP地址需求,如近期的以IPTV为代表的视频业务和远期的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业务等。因此通过IPv6解决未来网络地址紧张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IPv6产业主要由网络设备商、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商、服务/内容提供商、终端用户等几个部分组成。我国IPv6产业链具有明显的中间强,两端弱的特点。在网络设备方面,我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华为、中兴、神州数码等公司已掌握了可承载IPv6网络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宽带接入服务器等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经通过相关测试验证,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网络中。在网络运营建设方面,我国通过CNGI示范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并且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中,主要网络运营商也开始了对主干网络进行IPv6改造,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边缘网络的IPv6改造力度不强,覆盖面较窄。在终端设备方面,虽然我国受CNGI项目的推动,海尔、康佳、海信等企业开始涉足IPv6终端设备开发,但目前来看支持IPv6的产品数量还很少,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我国在IPv6集成电路和信息家电领域研发一直比较薄弱,并未掌握芯片设计、协议栈等核心技术。在服务/内容提供方面,已开发了网络电视,文件下载,网络监控等多款用户端产品,产品门类较齐全,但在应用开发类软件方面,除了红旗软件等几家公司有产品外,总体来说尚不如人意,在IPv6开发环境、中间件平台、编程开发环境、数据库软件以及应用服务器软件等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总的来说,我国IPv6产品类型集中于网络设备领域,主干网络已也有一定的覆盖,但在终端、芯片、协议栈、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方面,则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国IPv6产业环节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我国IPv6的全面启动。

  在管理方面,政府对IPv6的推广决心有待增强,缺乏过渡的第一推动力,全局统筹部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政府相关部门的步调不够统一,在推广的认识上存在些许分歧。

  在网络运营方面,虽然运营商对IP地址耗尽有足够高的重视,已经对骨干网络进行了IPv6改造部署,但由于IPv6的经济效应尚未显现,且投入巨大,因此运营商在网络边缘部分的改造动力不足,目前多处于布局观望。

  在服务/内容提供方面,成为过渡工作的最大短板之一。因为过渡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址缺乏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是市场应用驱动所致,自然不会有自发的驱动力。

  在终端应用方面,由于终端研发和销售的风险较高,在边缘网络的IPv6改造覆盖面不够,政府没有明确的过渡信号和时间表等情况下,厂商缺乏足够的动力投入巨资进行实际开发和规模生产。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统一步调,制定详细的IPv6过渡推进时间表,并将其上升为法规,强制性推进,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积极引导资金向IPv6靠拢,促进技术进步和IPv6产品的引用开发。

  另一方面,秉持“发家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坚持网络先行。鼓励或资助网络运营商完善骨干网络的IPv6改造,加快边缘网络的IPv6改造覆盖,使其具备承载IPv6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运营商的IPv6自营服务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IPv6产业链,为IPv6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夯实基础。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使得网络具备大规模IPv6业务承载能力,借助于网络运营商的IPv6自营服务,才能不断提高用户对IPv6产品的认同度,以此实现以应用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服务/内容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才有更大的动力提供基于IPv6的应用,促进IPv6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01222206.html

(0)
中国IPv6网的头像中国IPv6网
上一篇 2010年12月20日
下一篇 2010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