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发展时不我待 ,中国亟待从测试转向商用

不可否认,IPv6为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赢得领先地位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中国IPv4地址的最先耗尽,客观上为IPv6在部署上的先行一步而提供了关键而迫切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设备商等环节的成长,也为领先部署而提供了产业支持。然而,中国当前在IPv6部署中大大落后于美国的现状,却让中国的整个产业不得不承受着机会稍纵即逝的压力。“从全球IPv6的部署情况来看,摆在中国面前的形势并不太好,因为美国已经领先于中国了。中国的进程已经略微让人有些失望,因为我们希望中国会成为IPv6世界的领袖”,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是说,而其言语之中透露出的尽是难以掩饰的失望。事实上,IPv6在中国的测试和试商用,起步并不算晚,但从测试转向真正的商用才是赢得领先的关键所在。

地址匮乏形势严峻   互联网变革在即

如果说,IPv6基本协议在十多年前的完善,体现了业界对于IPv4地址总有一天会耗尽时的未雨绸缪;那么,今天的IPv6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严峻现实下的势在必行。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地址匮乏困境,相对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中国不仅目前拥有着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高达4.5亿用户,并且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因而对于IPv4地址有着最大的需求。与这一现状极为不配备的,则是中国仅有4.4亿IPv4地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第二大需求国,美国仅有2.7亿用户,但却配备了15亿IPv4地址——全世界总量的一半。

令中国面临的地址匮乏困境更为雪上加霜的,则是IANA在今年2月一次性地将IPv4剩余地址分配完毕。“今年4月,最后一部分地址块将开始使用,而预计到今年中期二级地址分配机构的地址将会全部耗尽”,Latif Ladid表示。

现有的IPv4地址,虽然仍可通过私有地址和动态地址等手段挖掘其利用价值,但却并非长久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地址匮乏难题。使用私有地址或动态地址,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址匮乏压力,但却会引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地址转换设备容易形成网络的单点故障点和性能瓶颈,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另外,私有地址并不是合法地址,不能出现在公共网络中,网民将不能充分使用诸如视频通话、网络电话等端对端的互联网服务。

尤为重要的是,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世界里,私有地址还会严重阻碍应用的发展。“如果用NAT私有地址,互联网的透明特性就无法实现。与此相应,而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丰富应用,如谷歌地图以及物联网相关应用等,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实现”,Latif Ladid指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谷歌、脸谱、雅虎等一流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会在推动IPv6商用上尤为积极了:在2011年6月8日,他们将牵头启动为期24小时的IPv6测试活动,届时所有内容都将能够支持IPv6协议的访问。

站在行业前沿 中国需把握商用时机

IPv4地址的资源稀少和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促使中国先于其它国家而遇到了世界性的互联网发展难题。这在将中国推向产业前沿而直面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在IPv6时代赢得领先创造了机遇。

机遇从来不会等待,而中国当前的部署现状已经略显落后。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137家公司或者组织接入IPv6,排在全球第14位。而且,中国申请的都是32位的前缀,可支持的用户数非常小。而欧洲和北美的大型运营商,申请的则是19位的前缀,能够满足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用户的地址需求。“中国目前没有申请更大地址容量的前缀,说明中国的IPv6还没有迹象会迈向真正的商用”,面对这一现状,Latif Ladid略微有些失望:“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中国会走在最前面,会领先美国,成为IPv6的领袖,但现在却是美国在实际的商用中超越了中国”。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推出公开的商用服务,仍停留于测试和试商用阶段,而美国运营商Verizon则已经面向其LTE用户提供了开放的IPv6商用服务。

中国亟待从测试转向真正的商用,而产业界事实上也早已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可谓最早大规模进行IPv6测试的国家,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建的CNGI,到清华的校园网,都为IPv6的真正商用进行着充分的准备。其中,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在IPv6试验中成功打造的“长沙模式”,已为从IPv4到IPv6的过渡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途径。截至目前,该试验已经进行了两年,而中国电信也借此而成为IPv6论坛认证的国际首个IPv6-enabled认证的运营商。对此,Latif Ladid表示:“希望中国的运营商,能够拥有投资未来的战略眼光,提前为将来的技术发展在今天进行投资”。

中国主流的设备制造商,目前已经在产品、技术方案等领域纷纷具备了IPv6商用部署的能力,并成长为全球IPv6产业中一支重要力量。过去,参加IPv6 ready测试的,往往是美国、日本企业。现在,情况则大为不同:已经有华为等多达45家中国厂商参加测试。一方面,企业的强势介入,显然是中国整个互联网产业在IPv6时代赢得领先地位的重要凭借。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待于中国市场的形成所给予的支持,需要尽快实现真正的规模商用。而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则有望有望在IPv6时代,实现超越。“中国厂商正在IPv6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华为,而思科在IPv6的跟进方面的确已不如华为”,Latif Ladid评价道。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正站在了一个有望实现飞跃的十字路口。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需要尽快实现从测试到真正商用的转折。

产业链携手  共同加快过渡步伐

IPv6的商用部署,重在平稳过渡的实现。由于IPv4和IPv6,在协议层面的互不兼容,因此出现了许多过渡方法,包括翻译、隧道和双栈。“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最好的过渡方案就是双栈”,Latif Ladid指出。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双栈有着突出的优势。Latif Ladid认为,一方面,中国目前拥有的4亿多IPv4地址容量,足够支撑全网双栈。相比中国,印度市场仅有1.8亿地址容量,就不是很适合应用双栈来实现过渡。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翻译方法,那么IPv6相比IPv4更佳的安全特性就会丢失。而事实上,在“长沙模式”中,中国电信和华为共同部署的正是双栈过渡方案。目前,大多数中国运营商的现网设备已经具备了IPv6的双栈能力,例如获得广泛部署的NE5000E/40E、CSR-1以及T1600等。

在过渡中,标准化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加快产业成熟,也有助于中国的IPv6产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竞争力。其中,华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突围”之战中的领头羊。在2010年11月举办的IETF 79(北京)会议上,Comcast、中国移动、中国电信、CNNIC、IIJ等IPv6的运营商及地址分配机构等共同分享了部署经验,而华为也在历史上第一次向IAB技术全会提交了IPv6过渡材料,标志着华为正在占领IPv6标准制高点——IPv6过渡。据悉,截至目前,华为共在IPv6方面发布了4篇关键的RFC,其中有三篇属于过渡和部署领域,一篇为基本协议领域。而在ITU-T方面,华为则在积极领导ITU-T和IETF之间实现IPv6标准的统一;而在当前研究期(2009年-2012年)ITU-T制订的5篇标准中,有3篇为华为主导。

政府的主导和统一规划,尤其是尽快出台商用计划,对于中国IPv6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业务、终端与网络边缘,是现有网络向IPv6演进的三大挑战,在产业链携手应对挑战的同时,政府如果公布明确的商用计划,就能大大加快这一过渡进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表示,IPv6现在需要政府明确商用时间表,给运营商以明确的信号,避免企业误判,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政府网站和影响较大的网站尽快支持IPv6访问。

“未来五年,IPv6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用,同时也会有丰富的新应用涌现”,Latif Ladid强调,“谁能够预见到新的应用,谁就能够成功。希望中国能够涌现出这样的企业,因为成功就藏在未来里”。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而言,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能否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转折期,而IPv6能否尽快实现商用,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者:姚春鸽   来源:人民邮电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10414259.html

(0)
中国IPv6网的头像中国IPv6网
上一篇 2011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11年4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