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需技术更需商业应用

“只有像网站一样的内容及应用提供商先动起来,开始为用户提供IPv6服务,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发现并解决问题,否则我们在IPv6的部署上只能是互相等待,停滞不前。” 思科总部CTO办公室中国区总监殷康先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反复提到。

  IPv4地址资源的匮乏使得世界互联网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此时,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互联网规模将无法扩展,这将严重制约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以及内容的丰富,互联网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暂时还不会有太大的感受,毕竟用户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最后环节。但是,电信运营商则没那么幸运,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地址用尽所带来的切肤之痛。

  此外,互联网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路由表规模的急剧膨胀。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在IP 地址枯竭之前就会导致网络瘫痪。在这一背景下,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IPv6应运而生。

  4月6日至7日,全球IPv6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2011年中国IPv6产业十大关键词:地址枯竭、试商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存、过渡、地址块、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IPv6日、IPv6测试、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

  在这十个关键词中,“试商用”三个字独立于其他九个技术性词汇,也作为关键词之一被列入其中,或许我们可以说:IPv6,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是一个商业问题。

  狼,真的来了 2011年2月3日,也就是兔年的大年初一。全球IP地址的顶级管理部门IANA (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在这一天宣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两个多月后的4月15日,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也宣布,亚太地区互联网协议IPv4地址资源仅剩下最后一组。而根据我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市场未来5年内对IP地址需求量将达到345亿。

  至此,学界“叫嚣”十几年的“IPv4地址用尽”的事实终于摆在了所有人的眼前,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一般,互联网产业的危机,这匹狼,真的来了。

  从1983 年1 月TCP/IP 协议正式作为ARPANET 网络的标准协议以来,IPv4 协议已经使用了20 多年。IPv4 的地址域为32 位,它的地址是有限的,可提供约40 亿个地址,一旦IPV4地址用完,将严重桎梏互联网的发展。

  1995年,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修正了IPng到第六版,并且将该版本作为正式版本对外公布,这就是今天的IPV6。1998 年,IPV6 协议的基本框架已经逐步成熟,并且在越来越多的范围内得到实践与研究。IPv6所提供的IP地址比IPv4多40亿倍,IPv6能够提供的地址数量使全球在可预期内不再经受IP地址缺乏的苦恼。2008 年8 月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将比赛现场与全球最大的纯IPv6 网络CERNET2 连接,通过CERNET2 与因特网、与世界上的其他IPv6 网络连接,迅速、高质量地把奥运会比赛现场信息传向世界各地。

  既然亚太地区互联网协议IPv4地址资源仅剩下最后一组。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份子,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IPv4地址资源现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2.78亿,远远落后于4.57亿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在大洋另一端的美国,其IPv4地址则为我国的40倍,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却是美国的数倍。因此,我国IPv4向IPv6转换的要求更加紧迫。

  但是仿佛是因为“狼来了”喊多了,产业界的一些企业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等待与观望。IPv4地址面临用尽的危机虽然一直存在并且逐步接近,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切身感觉到IPv4地址不够用了,更不必谈积极参与到IPv6部署中去,IPv6对于它们来说更多地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它们更多地会等待政府给出IPv6的过渡时间表,等待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迁移举措,观望同行的行动,观望国际上的动态。

  IPV6,一个商业问题而在中国企业等待的同时,全球IPv6市场已经开始全面启动。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和金融危机洗礼,2011年起,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正全面进入商用阶段。NTT、Verizon、Comcast等运营商也全面推动IPv6的全面商用。2009年3月,谷歌网站已经开始支持IPv6,而Facebook网站在2010年初开始支持IPv6地址协议,美国84%的组织已经取得IPv6地址或考虑申请,韩国通信委员会宣布从2011年6月开始韩国国内全面启动IPv6。

  在三个月前,互联网企业Google、Facebook和雅虎宣布将与主要CDN提供商Akamai和Limelight Networks以及ISOC(国际互联网协会)一道,在2011年6月8日进行首次全球级别的IPv6测试,并将之取名为“世界IPv6日”。

  原本IPv6产业行动起步晚于我国的美国,如今再次领衔全球的IPv6产业。截至到去年底,中国有137个路由器接入了IPv6,全球排名第13。不过,中国申请的前缀可支持的用户数非常少,而美国运营商申请的地址前缀则可支持千万级用户量。

  我国从2003年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目前已开始试点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科院也在研发“IPv6网络关键技术及城域示范系统”。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国IPv6网络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然而我国的IPv6研究和网络发展仍多限于科研、政府机构的试验,未形成规模化商用。“可以说,中国几乎没有任何IPv6商用服务提供。”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出席今年IPv6峰会也这么说道。

  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徐启威先生在2011全球IPV6高峰会议演讲时强调:“IPv6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商业的问题。” 但是许多企业还在表示并没有看到在企业网络中部署IPv6所带来的经济优势,IPv6仍然缺乏业务驱动力。

  IPV6,中国应抢占先机现在,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对IP地址的需求都十分迫切,而IPv6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伴随着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不断接入互联网,它们都需要地址。在互联网发明之初,只有计算机需要地址,现在除了计算机,手机需要地址,平板电脑、电子书、机顶盒等等终端设备也都需要地址,甚至还包括智能电力设备、城市监控设备、医疗仪器、智能农业、智能建筑、智能环保等等,相应的设备也将步入网络互联和智能时代。抢占IPv6的先机,不仅仅意味着抢占了一项技术、一个标准;更遥远的意义在于,在万物都在联网的将来,IPv6将联通万物,各行各业都要牵涉其中,带来的商机是无限的。

  目前,国际上IPv6地址分配也在加速,IPv6地址申请开始加温,其中巴西最为积极,接下来是美国,欧洲和日本。

  积极部署IPv6不再是一个选择,而已成为一种要求。企业如果一味依赖政府的动员,等待电信运营商的行动,那么中国很有可能继续延续IPv4时代的地址配额过少,失去话语权等落后局面,失去抢占IPv6技术、标准及产业部署方面的先机。

  而对于国家来说,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建设中,若能抓住机会,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则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互联网产业界的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机会就将随之而来。IPv6不同于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IPv4,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主要由国际几个大厂家主导。换句话说,有实力的势力进入的越早,越能取得优势。例如现在的IPv4,在全球互联网能够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惟一的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辅根服务器分配为:美国9个,欧洲2个,日本1个。而IPv6则不同,由于IPv6的部署尚处于起步时期,IPv6的相关技术、标准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全球产业界的广泛参与,拥有一个相对开放与平等的竞争环境。既然IPv4向IPv6转变已再无退路,而我国IPv4地址资源短缺压力又尤为突出,加快部署IPv6已是大势所趋,在从IPv4向IPv6的过渡中,中国应先发制人,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话语权。

  产业链,期待成熟 4月15日,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表示,随着地区内的固网和移动网络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亚太区已经成为全球首个无法满足IPv4需求的地区。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总裁Paul Wilson先生认为:“考虑到亚太区对IP地址的持续需求,今天这个日子将正式宣告亚太区域内众多网络运营商将面临再没有IPv4地址可用的事实。从今天起,IPv6将成为建立全新的互联网网络和服务的必要因素。”

  我们正在面临的这种IPV4地址危机,企业可能没感觉到,学校可能没感觉到,用户更是不会有感觉,但是各大运营商肯定会首当其冲地感受到切肤之痛。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成为全球首家“IPv6 Enabled ISP”服务认证运营商,也是全球第一个提供IPv6商用服务的电信运营商。此外,中国电信还在湖南打造了国内第一个IPv6商用网络。这些都是中国电信在面临IPV4地址危机下的积极反应。

  据了解,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已经覆盖20个以上城市,60节点300多个驻点网,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骨干网络。而诸如思科、华为、中兴、H3C、天地互连等企业也提供许多可行的网络解决方案,不论是大环境还是技术手段都已经摆在了产业界的眼前。

  不可否认,IPv4向IPv6过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IPv6产业链各方的协同配合,涉及网络、终端、应用、支撑等多个环节。目前,产业链由三个重要环节构成:电信运营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用户。当下,我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已经展开行动,它们是最深切感受到地址用尽危机的一端;而对于用户来说,用什么网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折损他的用户体验;现在还处于等待与观望阶段的便是中间环节:以网站为代表的内容与应用提供商,绝大部分网站并没有立即行动起来。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在参加2011全球IPv6峰会时曾指出:“终端网络内容和应用的协同推进,是我国国家下一代互联网顺利发展的决定因素。”产业链各方必须协同创新,才能加快IPv6商业化。

  谷歌作为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已经实现了对IPV6的支持。谷歌表示,IPv6这个业界期待已久的技术升级没有花费什么经费,也没有动用大量的开发人员。谷歌动用了一个“规模很小的核心团队”,从最初的网络构架和软件工程工作到前期试验再到正式对外宣布支持IPv6技术,谷歌前后共花了18个月的时间。谷歌工程师将IPv6技术研发视为一个20%的工程,也就是说这项研发工作是在他们日常工作之余完成的,因为在当时这个事项还不是那么紧急。谷歌从2007年9月开始启动这个项目,2009年1月份收工。关于IPv6,谷歌网络工程师洛伦佐-考莱迪(Lorenzo Colitti)警告说:“除非你是垄断巨头,否则你最好早点进入这个市场,即使认为IPv6以后永远都用不着,你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徐启威先生也认为:“在运营层面来说,纯IPv6的运营成本是低于IPv4的,比如说地址处理、用户转网都比较透明,比较简单,没有私人地址的问题。”

  在2011全球IPv6峰会上,百度与腾讯作为互联网内容与应用提供商的企业代表受邀参加了大会,百度系统部高级经理、IPv6网络负责人张诚表示,百度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通过Ipv6.baidu.com。腾讯公司网络架构中心总监、专家工程师、首席网络架构师侯金刚则表示,腾讯IPv6实施总体步骤将分为调研、试点、准备、实施四个阶段。目前,腾讯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架构侧(网络、服务器、网络应用)等的技术方案测试和验证,初步完成了试点平台的搭建;下一步重点是接入实际的IPv6运营网,加载腾讯的业务,网站和QQ朋友平台将会第一个上线。这两家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或许也会推动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IPV6市场的培育中,从而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积极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提到要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这些政策也必将对产业链的成熟起到推动作用。

  IPv6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商业问题,而商业问题上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往往更为困难,因此,IPv6产业链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推动是很难走向成熟的,这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与努力。

作者:《中国传媒科技》 陈颖 宋迪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11102297.html

(0)
中国IPv6网的头像中国IPv6网
上一篇 2011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11年11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